轉向燈的方案和工作原理
道路規則第 8.1 和 8.2 段規定了轉向信號。不僅在轉彎和變道之前,而且在開始移動之前或在車道邊緣停車之前,都需要打開轉向信號燈。不遵守這些規則可能會導致事故,因此,不打開轉向燈將被罰款(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法典第 12.14 條第 1 部分)。駕駛員必須監控方向指示系統的技術狀況。為此,了解其設備是有用的。
轉向燈的工作原理
轉向燈(方向指示燈)是任何車輛照明設備的必備部分。在每輛車上,它們必須安裝在前後兩側(在拖車上 - 僅在後部)並且是橙色燈(在某些國家允許使用紅色)。在開始機動之前(確切的距離或時間不受交通規則的限制),駕駛員必須打開將要轉彎的一側的這些燈(除了指示運動方向變化的功能外,轉向燈提供緊急信號)。
燈應在閃爍模式下工作。這一要求與人類感知的特性有關——我們最好注意的不是信號的強度(亮度),而是它的變化。因此,即使在周邊視覺中可見,閃爍的燈籠也能更快地吸引註意力。此外,它更難與位置燈或其他照明設備混淆。大多數現代汽車中的間歇照明是在電子單元的幫助下提供的,其中包括其他操作功能。在過去幾年(和大多數)的開發機器中,繼電器斷路器提供了閃爍功能。
繼電器應該如何工作?
斷路器繼電器的主要要求是產生間歇性電信號 頻率 30-12 赫茲 用於提供轉向信號燈。還需要其他功能:
- 控制儀表板上的控制燈;
- 控制燈絲的可使用性;
- 形成聲音信號,用於對轉向信號燈的開啟狀態進行音頻控制。
在建立在電磁繼電器上的斷路器中,聲音是由自身獲得的——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特徵咔噠聲。在固態鍵上製造的繼電器中,為此功能提供了附加元件。
汽車轉向燈接線圖
對於蘇聯第一批量產的汽車,以及那些年生產的外國汽車,轉向信號切換系統是基於RS57電磁熱繼電器或類似的。這樣的繼電器 包含在通往轉向信號燈的電線的斷路中.燈(6個安裝在客車上)並聯成兩組,每組三個燈。繼電器包括一個與燈絲串聯的溫度敏感元件。電流流過該電路,加熱鎳鉻合金燈絲,加熱時循環延長,冷卻時縮短。這確保了燈的電源電路的定期關閉和打開。如果一盞燈燒壞,則電流減小,閃爍頻率增加。這用作照明設備故障的指示。
重要的! 出於這個原因,PC57 與基於 LED 的轉向燈一起使用是有問題的。減少電流消耗將被視為緊急情況。

也可以連接測試燈。它安裝在儀表板上,重複轉向信號燈的狀態。 PC410 繼電器的工作原理相同,但它沒有用於控制燈的單獨輸出。
斷續器的缺點是使用壽命短,並且在運行過程中發熱較高。因此,繼電器無法長期開啟,也無法在其上建立警報——設備將很快失效。因此,在更現代的汽車中,使用了電子繼電器 - PC590 或其類似物。對該設備進行了多次修改。
| 中繼 | 應用功能 |
|---|---|
| PC590 | 對於帶拖車的車輛 |
| RS590B | 適用於沒有側轉向信號中繼器的車輛 |
| RS590K | 對於沒有拖車的車輛 |
| PC590E | 對於具有雙模式信號的汽車“Moskvich-2140” - 當尺寸打開(在夜間)時,轉向信號的亮度會降低 |
| RS590I | 適用於帶雙模式警報器和拖車的 Moskvich-2140 車輛 |
| RS590P | 拖車用 |

RS951 系列繼電器也是為配備 24 伏車載網絡的汽車生產的。
隨著電子元器件系列的發展,迴轉繼電器開始在新的基礎上製造,品種數量如雪崩般增長。因此,2003 年出版的汽車電子設備設備與維修參考書之一,包含 30 多種斷路器。它們的結構方案是相同的:
- 主振盪器;
- 功率放大器(繼電器或晶體管);
- 服務方案(監控燈的狀態等)。
所有設備都通過報警模塊連接到車載網絡。產生的脈衝通過轉向信號開關饋送到燈。例如,顯示了 VAZ-2110 汽車圖中繼電器 495.3747 上的轉向信號圖。

中斷器是在 UR1101XP32 芯片(ASXP193 的完全模擬,TEM1C 的 U2043 的功能模擬)的基礎上製造的。

通過電子繼電器連接轉向燈的方案因汽車而異,要檢查性能和更換故障元件,有必要分析特定機器的電氣裝置。
推薦觀看:一個簡單的兩組件繼電器。
轉繼電器引腳
PC57 繼電器引腳的位置如圖所示。端子 B 由車輛電氣系統提供 12 伏電壓,信號從 SL 端子獲取到燈。控制燈連接到 KL 終端。

PC950 的外殼上直接有引腳標記。有時,由於有一層灰塵或污垢,無法讀取符號。在這種情況下,您需要擦拭設備的主體。

另請閱讀: 大燈通過繼電器連接圖
現代轉向信號繼電器可能有不同的引腳排列,但製造商仍在努力爭取單一標準(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)。對於此類設備,最好在參考書中指定引腳排列。
根據交警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, 大約 20% 的事故是由轉向信號燈故障引起的.保持轉向信號燈處於良好狀態並在交通規則規定的情況下使用它們,可以將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大約所示數字。



